全球有哪些主要的ESG相關法規或指南?

在當今世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ESG(環境、社會及治理)作為一種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投資者及企業的重視。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全球幾項主要的ESG相關法規和指南。

歐盟:非財務報告指令

歐盟在2014年通過了《非財務報告指令》(NFRD),要求大中型上市公司披露有關環境、社會及員工事宜、人權、反貪腐等方面的資訊。這項法規旨在提高企業透明度,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評估企業的非財務風險。

2021年,歐盟進一步提出《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草案,擴大了報告範圍及標準,預計將影響超過50,000家企業,使得更多公司必須遵循更嚴格的披露要求。

美國:陶德-法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

美國在2010年頒布的《陶德-法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中,包含了一些針對ESG的條款。例如,第1502條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供應鏈中是否使用來自衝突地區的礦物,以促進供應鏈透明化。此外,這部法律還鼓勵公司在治理結構中增加多樣性和問責性。

雖然美國在聯邦層面上沒有統一的ESG法規,但許多州和地方政府也開始制定自己的相關政策,推動企業更負責任的經營。

日本:企業治理行動綱領

日本於2015年推出了《企業治理行動綱領》,這是一套針對上市公司的指導原則,旨在促進透明度和問責性。該綱領強調董事會的角色,要求企業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以提高長期股東價值。

此外,日本政府還鼓勵企業採用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建議,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意識和應對能力。

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

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這些目標為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藍圖。儘管SDGs本身不是法律約束力,但它們為各國政府和企業制定ESG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將SDGs納入其商業策略中,並定期報告其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的進展。這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也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是目前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之一。GRI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框架,幫助企業披露其經濟、環境和社會影響。該框架不僅被大公司使用,也適用於中小型企業。

GRI標準與其他國際指導方針相容,例如聯合國全球契約和OECD多國企業指導原則,使得企業能夠以一種協調一致的方式進行報告。

國際金融公司 IFC 的績效標準

國際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一部分,其《績效標準》為私營部門投資提供了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框架。這些標準涵蓋了廣泛的議題,包括土地徵用、勞工權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

IFC的《績效標準》常被用作其他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進行ESG評估時的參考基礎,有助於確保投資項目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結論

全球各地的ESG相關法規和指南正在不斷發展,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環境和社會挑戰。無論是在歐洲、美洲或亞洲,不同地區都在努力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政策,以促進企業更加負責任和透明化的運營。隨著這些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將ESG理念融入其核心業務策略中,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By Dev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