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企業如何管理其碳足跡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其中,Scope 3排放作為一個核心範疇,其對企業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策略具有深遠影響。然而,許多人對於這一概念仍感到陌生。本文將深入探討什麼是Scope 3排放、其範疇與來源,以及它對企業帶來的挑戰與影響,同時提供具體解決方案以協助企業迎接這一挑戰。
一、什麼是Scope 3排放?
簡單來說,Scope 3指的是企業在其價值鏈中產生但不直接控制的間接碳排放。例如,一家服裝品牌雖然不直接製造布料,但布料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屬於該品牌的Scope 3範疇。根據國際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碳足跡被分為三大類別,即直接由公司活動產生(Scope 1)、購買能源所造成(Scope 2)以及更廣泛價值鏈中的間接活動(Scope 3)。可以簡化理解為:「自己做」(Scope 1)、「用電造成」(Scope 2)以及「別人幫你做」(Scope 3)。這樣分類有助於讓非專業人士快速掌握概念,也幫助企業清楚了解自身碳排放來源及範圍。
二、Scope 3排放的範疇與來源
要有效管理這些間接碳足跡,我們需要先掌握其來源。按照GHG Protocol分類,Scope 3主要分為上游和下游兩大部分,共包含15個子類別。例如,上游包括商品和服務購買過程中的原材料生產、物流運輸及員工通勤;而下游則涵蓋產品使用階段所消耗能源及最終廢棄物處理等環節。一家汽車製造商就是典型案例,其上游可能涉及鋼材供應商在煉鋼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而下游則包括消費者駕駛汽車時燃燒燃油所釋出的二氧化碳。這些都構成了該公司的整體環境負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生命週期」視角下計算出的完整碳足跡模式。
三、為什麼Scope 3排放對企業至關重要?
隨著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政策的不斷推進,各國政府、投資者以及消費者都開始要求更高透明度且更負責任地管理整體碳足跡。而事實上,大多數行業中超過65%甚至高達95%的總體二氧化碳釋出量都集中在價值鏈活動中。例如,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報告指出,在食品和飲料行業中,有超過90%的總體溫室氣體來自於其供應鏈活動。如果只聚焦於自身運營(即僅考慮Scopes 1和2),那麼任何形式上的「淨零承諾」都可能流於表面。此外,那些能夠清晰披露並積極改善自身全方位減排行動成果且數據可信度高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投資機會並贏得消費者信任。例如,某知名飲料品牌透過公開其供應鏈碳排放數據,成功吸引了更多環保意識強的消費者。
四、Scope 3排放對企業的挑戰與影響
儘管Scope 3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執行充滿了挑戰。例如,由於涉及眾多供應商,因此資料收集變得非常困難。許多供應商可能缺乏完善的碳排放記錄系統,甚至對碳排放管理的概念不熟悉,這使得企業在數據透明度和準確性上面臨巨大挑戰。此外,改進供應鏈環境表現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例如採購更環保的原材料或升級物流運輸設備,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更嚴重的是,未能有效管理Scope 3排放的企業可能面臨聲譽風險。例如,某知名服裝品牌因供應鏈中的污染問題遭到媒體曝光,導致品牌形象受損並失去部分市場份額。
五、如何應對Scope 3排放帶來的挑戰
為了應對Scope 3排放帶來的挑戰,企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盤查系統:透過與供應商合作,收集並分析供應鏈各環節的碳排放數據。例如,某科技公司透過區塊鏈技術追蹤供應鏈碳足跡,成功提升數據透明度。
2. 推動綠色供應鏈:選擇環保表現良好的供應商,並鼓勵現有供應商採取減碳措施。例如,某汽車製造商與鋼鐵供應商合作,開發低碳鋼材以減少上游排放。
3. 投資創新技術:例如使用低碳材料或開發節能產品,以減少下游排放。一家家電公司推出的節能冰箱,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用電成本,還有效減少了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放。
4. 加強內部與外部溝通:向員工、消費者和投資者傳遞企業在減碳方面的努力,提升品牌形象。例如,某零售品牌透過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公開其碳排放數據及減排行動成果,成功吸引更多環保意識強的消費者。
結論
Scope 3排放雖然對企業提出了諸多挑戰,但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提升競爭力的機會。透過全面的碳排放管理策略,企業不僅能夠降低環境影響,還能在全球減碳浪潮中占得先機。未來,隨著政策與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積極應對Scope 3排放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