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企業對於自身碳足跡的管理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責任。而在這其中,Scope 2 碳排放,即企業因購買能源(如電力、蒸汽、供熱或供冷)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環節。本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如何透過標準化流程計算並有效管理 Scope 2 碳排放,同時讓完全不熟悉此領域的人也能輕鬆理解這些概念。

一、確定範圍與邊界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 Scope 2 的範疇。根據國際公認的 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Scope 2 涵蓋的是企業因購買外部能源所間接產生的碳排放。例如,一家製造業公司使用電力來運作機械設備,而該電力來源於燃煤發電廠,那麼這部分間接排放就屬於 Scope 2。而「組織邊界」指的是需要納入計算範圍內的公司或子公司,「營運邊界」則是指哪些活動或設施會涉及到碳排放。舉例來說,如果一家台灣食品加工廠擁有多個分廠,那麼每個分廠都需要納入組織邊界;而營運邊界則可能包括工廠內所有使用外購電力進行生產活動之設備。這些邊界劃定是進行碳排放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是後續計算工作的起點。

二、數據收集與整理

有了明確範圍後,就要開始收集相關數據。這包括從能源供應商處獲取每月用電量或其他形式能源消耗的信息,例如蒸汽或冷卻水。此外,有些企業可能會使用內部能源管理系統來記錄這些數據。不過,在台灣,由於許多中小型企業尚未建立完善數據管理系統,因此可以先從基本電費帳單著手,再逐步累積完整且可靠資料庫。例如,一家位於高雄的小型印刷廠,可以利用 Excel 表格記錄每日用電情況,也可以導入 IoT 感測器自動化收集數據,以提升效率和準確性。該印刷廠在一年內成功減少了約15%的能源浪費,節省了超過10萬元的電費,為其他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實用參考。

三、排放量計算與標準應用

當掌握了足夠數據後,就可以進行碳排放量計算了。一般而言,我們會採用以下公式:

碳排放量 = 能源消耗量 × 排放因子

其中,「排放因子」是指每單位能源所產生二氧化碳當量(CO₂e)。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和市場可能有不同基礎之排放因子。例如,在台灣,如果使用的是台灣電力公司提供火力發電,其相應高碳密度使得整體 Scope 2 排放值偏高。因此選擇適當且具代表性的排放因子至關重要,可以參考 GHG Protocol 或 ISO 14064 等國際標準中的指引。例如,某台北文創設計工作室在計算後發現其每年因電力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為20噸,透過安裝太陽能板後成功減少了40%的碳排放,並節省了25%的電費。

四、核實與審核

為了確保上述計算結果具有可信度,內部審核和第三方驗證是必要的一環。內部審核主要檢查是否存在漏報或錯誤,而第三方驗證則能提供更高層次信任背書。在台灣,目前已有不少專業機構提供此類服務,例如 SGS 或 DNV GL,他們能協助出具符合國際規範要求之驗證報告,以提升 ESG 評估表現。同時,也能幫助識別潛在問題點,提高整體效率。例如某電子製造公司透過第三方驗證,不僅提高報告透明度,更因此贏得歐美客戶青睞,大幅增加訂單收入。

五、報告與披露

完成所有計算及驗證後,就是將結果整理成報告並向利益相關者披露。一份完整且透明化之報告應包含總體 Scope 2 排放量、各主要來源分析,以及已採取或即將執行之減排行動。此外,也可加入未來幾年的減排行動目標,以展現對永續發展承諾。例如某科技公司承諾到2030年全面轉換為綠色再生能源,此舉不僅提升品牌形象,也吸引更多投資者青睞。同時,可引用成功案例,如微軟通過購買大量綠色憑證顯著降低其間接碳足跡,使得其永續策略備受推崇;而香港某餐飲連鎖店則藉由公開年度節能成果,加強顧客信心支持。

六、持續監測與改進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持續監測和改進流程。一旦完成首次盤查,不代表工作就此結束;反而需要每年至少重新檢視一次相關數據,同時根據最新技術趨勢調整策略。例如隨著再生能源比例逐漸提高,中小型企業亦可考慮購買綠色憑證抵消部分傳統能源帶來之間接足跡。此外,引入自動化工具如 IoT 感測器,也大幅提升監控效率降低人工作業錯誤風險。例如微軟藉由技術創新積極採購再生資源,在全球永續評比名列前茅;而台北一家文創設計工作室則選擇安裝太陽能板,每年節省超過25% 電費開支,同時改善社群形象效益顯著增長。

結論與行動建議

透過以上六個步驟,我們可以看到 Scope 2 碳排放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且高度依賴精準數據支持的重要課題。然而,只要按照既有國際標準執行,再加上持續優化流程,不僅能有效降低環境影響,更能讓您的品牌在競爭激烈市場中脫穎而出。我們強烈建議企業立即著手建立完善之數據管理系統,同時尋求專業機構協助進行驗證。此外,可積極探索再生能源及綠色憑證之應用,例如直接購買太陽能板安裝方案或者參加政府推廣項目,以達成永續發展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By Dev P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